2022年8月9日,由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指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機器人專業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創新教育工作委員會、貴州省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北京師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貴州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瀾之教育基金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標準專業委員會、北京師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貴州分院、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2年職業教育數字化校長論壇”在貴陽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100余位專家領導、職業院校校長、教師蒞臨參加了此次以“聚焦數字校園、構建未來學校”為主題的論壇,共同探討數字化時代下職業教育發展大趨勢以及智慧教育落地實踐經驗。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貴州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趙廷昌,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陳光巨,貴州大學副校長、貴州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漆思,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許世杰,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建軍,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創新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付永領等領導出席本次會議。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為大會作線上講話。張天保指出,目前我國正處于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職業教育必須沿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前進。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作線上講話。孫霄兵提到,產業數字化對社會各行業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職業教育數字化建設是順應歷史發展、順應產業變革、順應人民需要的重大戰略選擇,將成為影響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貴州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趙廷昌致辭。趙廷昌認為,數字化是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必須立足我國職業教育已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機遇期和改革攻堅、爬坡過坎關鍵期“雙期疊加”的新階段,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數字化轉型的新成效重塑職業教育的新生態。
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陳光巨致辭。陳光巨在致辭中表示,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發展的變革期和機遇期,如何讓現在的職業教育適合國家戰略、社會需求、學生差異、學校實際,期待我們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層面上予以思考和解決。
貴州大學副校長、貴州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漆思致辭。漆思提到,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為教育的重大趨勢,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和機遇,本次論壇聚焦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內涵和挑戰,為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撐和保障,從而推動職業教育高速發展。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許世杰為大會致辭。許世杰指出,職業教育數字化不能脫離服務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使命擔當,必須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激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升級和持續更新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加資源總量、提高資源質量,促進教育鏈、創新鏈與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助力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建軍致辭。王建軍認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抓住數字變革機遇,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搶占信息化發展制高點、牢牢把握新時代主動權。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克豐致辭。張克豐提到,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的強勢崛起將人類社會帶入數字化時代,職業教育走向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并預祝本次校長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創新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付永領致辭。付永領首先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并提到,中國的職業教育已經迎來了最好的時期,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逐漸從跟跑到領跑狀態,企業不僅需要研發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職業技術人才。
北京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余勝泉作《智能時代的未來學校新生態》主題報告。余勝泉指出,智能空間的核心是支持人機結合。智能時代復雜的社會的生存呼喚人機結合的教育智能,智能教育空間不僅替代教師重復、單調的工作,更是增強教師,使得教師能夠處理超越個體能力的復雜工作。教師不再僅僅服務于一所學校,教師的身份屬性成為現實身份和虛擬身份的疊加,學生帶電腦上學、人人擁有電腦將成為事實。基于智能技術,建立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體系,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
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責任專家,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校長,二級教授田秀萍作《職業院校虛擬仿真基地建設實踐》主題報告。田秀萍對職業院校虛擬仿真基地的建設背景、建設意義、建設路徑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并對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基地建設典型案例進行了解讀。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克杰作《職業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的教師能力發展》主題報告。王克杰認為職業教育數字化應強化突出“應用為王”。在信息化欠缺條件下,教師無法全面掌握和精準評價教學、學習的全過程,借助數字化手段,教師可以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判斷教學方式以及所使用的學習支持資源和工具是否有效,發現問題并進行即使的調整與引導。通過更加多樣化、智能化評價技術和手段,真實地測評學習者的知識素養、技能水平、職業傾向和個性特征,構建以學習者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測量與評價體系。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創新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孫壽海作題為《數字經濟時代學生高質量就業研究與實踐》的報告。孫壽海表示,數字經濟時代下要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一方面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設,同時改革高校與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培養模式,加大數字技能培訓的力度,在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這個橋梁,讓學生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和人生規劃做出更好的定位。
深化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的重要,是職業教育應對供給導向向需求轉變的積極方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翔陽作《以雙高校建設為契機推進數字化改革和實踐》的報告。吳翔陽提到,數字化校園建設一方面像一條主線,把學校方方面面,各個部門和系統通過信息化、數字化串聯起來,以點帶面帶動學校整體各個部門的推進發展;另一方面又像一個支點,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整個學校的綜合的改革。從這個角度上講,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把手工程,需要比較大的逐步地投入,只有通盤的頂層設計,才能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用,只有師生集體參與才能建設好、用好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

蘇州市職業大學副校長張健作《用“新”育人,以“數”增效—“六全”智慧校園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張健從理念與目標、建設與成效、特色與創新、應用與推廣、管理與保障五個方面分享了蘇州市職業大學智慧校園建設實踐經驗。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汪超帶來《實訓數字化下的虛擬仿真建設實踐分享》。汪超從學校虛擬仿真基地建設經驗出發提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企業轉型的前提,學校應多關注工業互聯網以及軟件技術,關注行業企業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保證學生的就業質量。
產教融合離不開產業的參與與產業的支持。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解決方案專家陳強博士作《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機器人相關專業虛擬仿真基地建設》專題分享。陳強提到,匯博從2018年開始,逐步開始數字孿生的研發、應用開發,匯博對數字孿生有著自己的定義,通過這個定義,匯博數字孿生技術覆蓋產品的設計、制造、運行和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目前,匯博建有虛擬仿真基地,分為四中心一平臺,包括公共虛擬仿真中心,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實訓中心,專業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校企合作虛擬仿真中心,教學管理資源共享平臺。通過四中心一平臺,解決師生專業教學過程中設備缺乏,學生動手能力不足,興趣缺乏等問題,提高教學實訓質量。
華為高級解決方案專家沈承偉作《“智慧生態+解決方案”,讓數字校園建設觸手可及》的專題分享。沈承偉圍繞華為在產教融合領域和信息化建設領域做實踐分享。他表示,十四五規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各行各業進入數字化建設高峰期,高端型應用人才比較缺失,高職迎來重大的發展機會。作為高職院校,學校應圍繞政府、企業、學校多方力量共同去打造、聯合推動智慧云校園建設,構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智慧校園模式。
南京匯賢優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南京大學就業指導特聘顧問李娜分享《數智化在職業規劃中的新實踐——以AI面試為例》。李娜提到,在國外很多企業已經用到AI面試,既可以跨地區解決招聘成本的問題,也不存在疫情風險的問題,同時可以并發出千人的面試,極大地解決了HR人數少,很多學生沒有面試的機會的問題。優職AI系統應用模式,除了常規的就業面試、應聘外,招生的時候也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及時關注到學生的性格潛能,甚至心理的異常情況。

數字化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科技企業的研究與探索,感謝各位專家領導、校長、教師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本次論壇“聚焦數字校園、構建未來學校數字”,匯聚教育專家和優秀校長的智慧,共同探討數字化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融合之道,同時強化了學校間的交流與分享。
作為“2022年職業教育數字化校長論壇”的協辦方,匯博機器人始終秉承“科技向善,科技學以“智”用,教人所“用”的理念,真正實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將智能應用和人才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國家和民族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4848